媒體報導: 明緯企業與北藝大共譜《SDG永續巡迴展》
瀏覽人數 : 449
SDG集團與明緯公益基金會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攜手合作《SDG永續巡迴展–淡水河生態拾彩》展覽。今(1)日由SDG集團創辦人林國棟、明緯公益基金會永續長王憲政、北藝大校長陳愷璜、北藝大副校長劉蕙苓等貴賓一同揭開序幕。本次展覽共有24位藝術家及17位明緯企業夥伴參展,展出近50件個人及合作作品。展期自2025年5月1日至5月31日,於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2025.05.01 開展,明緯企業與北藝大長官於開幕現場合影,共同見證藝術與永續的跨界合作。
明緯企業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合作,源於雙方對於永續發展的共同承諾。明緯創辦人林國棟從小在江子翠長大,家旁清澈的淡水河是他難忘的回憶,因此多年來致力於淡水河計畫是他的志業,他認為淡水河如果乾淨了,自然生態恢復了,台灣就有希望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也強調,藝術與永續的結合是一條充滿無限可能的道路,透過展覽的呈現,學術界、藝術界與企業共同攜手,展現如何履行環境與社會責任,將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雙方的合作將為藝術與永續發展開創新篇,為全球共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2025.05.01 展覽開幕,貴賓於現場合影。
明緯公益基金會長期投入淡水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水資源永續,透過「我愛淡水河」計畫,推動企業參與環境治理。本次展覽與北藝大合作,探討色彩與環境的關係,並藉由當季植物萃取色彩,紀錄大自然的美麗與變遷。藝術家們將他們在淡水河流域的所見所思,具象化於與河流意象相呼應的狹長紙幅上。除了單件紙幅作品外,展覽還包含手工書寫生作品,以及特別為科藝館展演廳挑高超過八公尺的空間設計的巨幅掛軸畫布。所使用的顏色來自於淡水河流域的臺灣原生植物,如構樹、血桐、小葉桑,以及象徵春日的杜鵑、石斑木、茶花等;四季常見的假蹄蓋蕨、酢漿草、大花咸豐草;並包括可食用植物如洛神、蝶豆花、黑豆、咖啡、黑糙米等……。這些作品以獨特的視覺語言詮釋了自然原貌與生態之間的深刻聯繫,並選用輕盈且可回收的紙類為材料,以紙製風琴牆安置,強調展現對生態友善與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策展人黃華真表示《SDG永續巡迴展–淡水河生態拾彩》源自於「拾彩計畫(Pickup Color Project)」,希望藉由植物萃取色彩的創作,探索色彩與環境的關聯,並藉此紀錄與分享。這不僅是對淡水河流域的關懷,也是一次關於學習、合作與珍惜自然資源的展覽,以顏色作爲對地方關懷的描述與再認識。
▲《SDG永續巡迴展–淡水河生態拾彩》展場現場,展示融合自然、色彩與永續理念的藝術作品。
為擴大永續共好的力量,集團串聯供應鏈和產官學界力量,2024年啟動「海上森林社子島守護淡水河」5年計畫,從川岸守護、生物多樣性到生態教育,展開一系列與河共好的行動,邀請社會大眾共同關注2028年淡水河回歸原生生態系,讓河川流域的改變被看見、讓守護淡水河成為大家的事。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